2019年温州中考语文试卷题型评析
语文:突显新教材理念 追求教学评一致
1、立足传统,观照未来,突显“立德树人”理念
本卷以“传统文化与科幻作品”为主题组材,既关注沉淀在我们民族血脉里的文化传统,又聚焦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两者互为映衬,互为补充,突显“立德树人”理念,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关于中华文化的讲稿,语言深邃,立意深远,以传统文化的精髓启迪当下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学生可透过这位大师从容而又睿智的文字,领略其极有见地的思想与博大的情怀。以科学的理性和幻想的自由为主要特点的科幻作品,能激发莘莘学子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这样的选材,既让学生能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也让学生能立足现实,以忧患之心观照未来。考查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意在引导学生重温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理解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从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试卷中还涉及地方文化的考查,让学生了解温州历史文化的悠久与丰厚。
总之,试卷选用的语言材料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全卷有着浓厚的语文味,符合语文学习的本质,也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2、紧扣教材,融通课内外,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本卷设题,紧扣统编教材的理念和特征,洋溢着浓郁的统编教材气息。
积累部分“分门别类辑诗文”“寻找‘最美’对联”的立意来自教材,从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我的语文生活”中获取灵感布点设题。任务型写作考查教材中口语交际“辩论”的基本能力,文言字词解释直接打通课内外。现代文阅读考查则是“处处是课外,处处扣教材”,题目注重联系课内所学内容,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和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如第9题和11题两道阅读压轴题都明确要求联结课文,通过调动学生的已知来丰富深化自己的认知。尤其第9题,在联结阅读文本和教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科幻小说这一类作品写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个”走向“类”的阅读。而第11题,则打通文本和教材、文本和生活,是一次相互印证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价值,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进行联系和归纳的过程正是新教材所倡导的理念。
课外与课内的融通,意在突显考试和教学的一致性,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实现教学“处处是教材,处处通课外”的追求。对于新教材教学而言,真正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从而活用教材,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的正道。
3、创设情境,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具体问题
《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要求命题“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设置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卷根据这一要求,尽量创设自然真实的情境,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综合性任务,以期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古诗文名句默写以“整理”这一学生熟悉的任务情境为抓手,引导学生积累、理解并运用古诗文名句。名著阅读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情境,紧扣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从“读名著”到“用名著”,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这是在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运用,指向高阶思维,对当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现代文阅读,或以向同学解惑的方式,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打通阅读和生活。古诗阅读,则打破常规的命题方式,以完成微电影脚本这一具体任务驱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内心情感。整卷或化用教材中的情境,或借鉴省编《作业本》的做法,创设既有时代特点又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内容和形式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这些试题,摒弃了陈旧僵化的设题模式,促使学生进行真实、深入的思考,真正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4、重视学情,坚持学生立场,注重方法策略引领
本卷设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学生立场,注重阅读方法与策略的引领。
非文学作品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联想”这一方法对于解读文本的意义,设题点指向元认知,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不断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反思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习惯。文言文阅读的第15题引导学生用好注释,理解注释中典故的意义。16题则从吟诵的角度去体会文章的情味,自然巧妙地以古文阅读的方式考查古文。任务型写作的辩论话题“周末补习的利与弊”,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向社会关切,让每位学生有话可说。大作文关联试卷的阅读材料,在强化学生阅读认知的前提下,以给定的句子为触发点,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同时提供“写作助手”,依“明确所指、探本溯源、推想反思”的基本思路,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写作支架。
综上所述,2019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在坚守语文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紧扣新教材理念,最大限度地融进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策略、活动等内容,努力追求教、学、评一致,引领语文教学方向。让语文学习更好地贴近生活,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助推学生的精神成长,达到“立德、立言、立人”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