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温州中考社会法治试卷题型评析
社会法治:关注生活 考查能力
2019年温州市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依据《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结合初中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试卷在坚持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立足学科立德树人目标,努力体现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要求。
纵观全卷,主要有以下特点:
1、坚持正确导向,凸显学科特色
2019年社会法治试卷基于立德树人的学科使命,试题坚持价值立意,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获得感悟启发,受到思想洗礼。如第4题“温州爱心市民筹款帮助西藏患病儿童就医并获得康复”,在考查道德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社会正能量。第5、6题,通过对“某判决书”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感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意义,从而做到敬畏法律。第7题漫画“喜笑颜开”、第9题“贫困人口的脱贫”、第10题“畲族民族村的发展”这三题,涵盖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对新型民族关系的理解”等内容,渗透了“国家认同”的价值追求。
2、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核心素养
2019年社会法治试卷主要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时政热点,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1.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如第13题,通过创设学生研学的生活情境,以南半球澳大利亚区域简图为素材,判断大洲及海陆位置,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第21题,以学生周末在班级微信群聊天的形式,围绕“法治教育”专题,讨论“公民基本义务和基本权利、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守护正义”等内容,考查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2.联系温州社会热点。如第22题,抓住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这一乡土热点,采取“优势是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三问形式,以“认识社会现象--分析各方举措--参与民主生活”为主线,认识社会现象,分析主要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本题不仅考查核心知识,也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3.聚焦时政热点。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第25题以长时段的历史视角去搭建试题情境,多角度重现历史真实,学生从中获取史料并进行分析。试题有三个板块:【现场】注重图像证史,让学生通过教材的一幅画作认识这场爱国运动;【觉醒】注重数据分析,从数据中读出历史变化及其原因;【弘扬】注重史料文摘解读,认识到不同时代背景下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在对三个不同类型史料的解读中,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析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理解、历史意识等核心素养。
3、重视开放创新,关注初高衔接
试题重视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创新思维,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如第22(3)题,“从道德或法律角度,为温州‘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提出一个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学生结合温州社会发展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道德、法治和国情知识,体现了开放性和创新性,也体现了学科教学的改革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力。
试题在贴近初中学情基础上,尝试对高阶思维的考查,引导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如第23(3)题,聚焦“长三角一体化”这一社会热点,以长三角地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为命题切入点,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要求学生在解读人口和土地的有效信息基础上,进行甄别和加工,辩证地论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者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体现人地协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