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金华中考语文试题难度评价及题型分析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金华语文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所规定的七—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定准,依循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由积累、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构成,三大题20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金华语文试卷命题思路是:基于教学,指向语文,聚焦素养。
基于教学
一是紧扣课标,贴近语文教材。本届学生是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新版教材的第一批毕业生。从考试内容看,直接选自教材或教材推荐阅读名著的内容达25分,涉及课文14篇。题干表述更加切近于教材“思考探究”。课外古诗文的作者,刘禹锡和苏轼,都是教材课文的作者,其经典性毋庸置疑。二是尊重学情,贴近学生生活。 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设置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第19题,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取材于完全真实的学习生活。三是服务教学,引领语文教改。凸显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引领语文教学改革,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指向语文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是语文教学的本真使命。我们致力于将语文检测回归至语文本身。从第1题的诗歌选段,到第3题的选择匹配,再到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千年敦煌“活”起来》,无论是选取命题材料,还是拟题,都体现了语文本色。学生赖以得分的,是语文能力,而不是完全机械的记忆。如第1题,语料选自金华籍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吹号者》,“捷”“乏”“埋”和“惊”四字均出自3500常用字。其中“捷”和“乏”两字,语境分明,书写上也不存在难处;“惊醒”与“警醒”的词义区别比较明显,“惊醒”为受惊动而醒来之意,“警醒”为警戒醒悟之意,在语境中应为“惊醒”。
聚焦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2019年语文试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交融,关注语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如第5、12题,根据不同的答案选择和解说,赋予不同的分值,正是为了真正推深落实素养立意。第9题,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意在检测学生在阅读中与自己对话,丰富对作品的认识,表达人生感悟的能力。在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之际,巴金先生写于抗战时期的这篇散文仍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
立定脚跟,守正而有定力。方向明确,执着而不冒进。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金华语文试卷命题,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