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点评:2019连云港中考语文试卷
关注生活,重视阅读,考查素养——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2019年连云港中考语文试卷依据《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结构和题型与2018年大体保持一致,试题的考查点和覆盖面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稳中有变,特色鲜明。
发挥导向作用,考查语文素养
考试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因此通过中考命题扭转教学中一些突出问题,是非常必要的。2019年连云港语文卷引导教学中关注教材,钻研教材。除了诗歌默写、文学文化常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成语运用考查中的成语等基础知识来自教材,文言文阅读中的甲文、名著《昆虫记》中的比较阅读材料也均选自教材。中考命题强调基础性的同时,还要增强综合性,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活学活用。如“嫦娥四号”的三则新闻报道,更是首次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入中考,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从而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有效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文学作品阅读聚焦阅读内容的梳理归纳、含义的理解、人物心理的品读、人物形象的分析,如现代文阅读《孩子王》其中的20、21、23、25题。平时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浅表阅读到深度阅读,透过文字表层理解文字意蕴;从死记知识到运用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归纳;从背诵答题模式套路,到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真正读通、读懂文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重视经典阅读,丰富精神世界
名著考查的范围广泛,今年涉及的名著达到七部:《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小王子》《水浒传》《昆虫记》;题型丰富,由选择题、简答题和语段阅读题三部分组成;名著阅读总计20分,分值占中考卷的13.3%。为了引导真阅读的深入开展,名著阅读除了考查整体阅读外,也兼顾了细节的考查,如《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收服四人的顺序,《小王子》中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水浒传》中林冲懦弱与忍让的表现等。对经典阅读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市“真阅读”持续推进的力度。
今年文学作品阅读材料选用了著名作家阿城的中篇小说《孩子王》片段,也是一个尝试和导向。试题还将名著阅读与教材阅读相关联,如试卷上第16题,法布尔的《蝉》和虞世南的《蝉》都写了蝉鸣,引导学生借助文章内容和文体等来区别作者的不同用意,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传承优秀文化,贴近社会生活
试卷注意融入连云港地域元素,诗歌鉴赏选了清朝诗人陶澍的七言律诗《重登云台山》,介绍陶澍偕诸同事三年之后重登连云港的云台山,故地重游的经历,表达诗人对云台美景的赞颂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于连云港历史文化的自信和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试卷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升综合素养。第5题阅读材料以阅读经典来组题,结合“世界读书日”,呼吁人们阅读经典,传承优秀文化,滋养身心。试卷还注重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如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孝老敬老”大型孝行活动、第七届连云港读书节系列活动等都被有机融进了试题命制中,让试卷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嫦娥四号”的三则新闻报道,既考查了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中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事,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写作关注生活,引领正向价值
今年作文题“谁敢,就赢”,是一篇命题作文,没有材料和提示。审题时首先要明确“谁”的内涵,“谁”可以指“我”,叙述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指旁观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叙写伙伴、他人、他物等。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根据自己的感悟思考及写作专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描写。其次要明白“谁敢”与“就赢”之间的联系。可作为陈述句来理解:“谁敢,就赢。”写生活中勇于尝试,就能走向成功的一些故事;也可作为反问句来理解:“谁敢,就赢?”写勇于尝试,也未必成功,从而思考成功的条件;还可以作为感叹句来理解:“谁敢,就赢!”写勇于尝试之后的感慨等。
“谁敢,就赢”这个作文命题,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敢”与“赢”之间有一种付出与收获,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正向引领,也有激励青少年向上、奋发、拼搏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引领。这个命题也可以改变现今的一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堆砌辞藻、宿构套作的不健康的文风。
总之,2019年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卷凸显考试价值引领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素养,贴近考生实际,梯度清晰,区分度明显,发挥了考试的评价作用,有利于引导语文教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