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解析(图文版)
2018北京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解析(图文版)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p#副标题#e#
2018北京中考英语试卷答案解析

第一题 单项填空
 
  1.C。人称代词。指代对象为「My brother and I」。
 
  2.A。介词。本题句意为「为你准备的礼物」,for表「为了……」。
 
★ 这是自2010年以来,北京中考英语单项填空的介词题中第一次没有考察 in / on / at 用于时间或地点的区别。但本题并不难,理解句子和词的基本意思即可。
 
  3.B。特殊疑问词。答语的「by bike」是方式,用疑问副词 how。
 
  4.D。连词。「可爱」是「很多人喜欢熊猫」的原因。
 
★ 在2010 - 2015年的北京中考英语中均考察了连词,但选项始终局限在and / but / or / so / because这五个词中。但2016年的北京中考英语中,选项已经扩大到了初中阶段学过其他从属连词。18年的中考连词题延续了这个模式,或许代表了一种趋势。
 
  5.C。情态动词。「否则就赶不上车」表示「现在必须走」,must与之对应。
 
  6.D。形容词最高级。「在三个男孩中」,二者以上的比较,最高级。
 
  7.B。一般现在时。「每天晚上」表示经常发生的动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8.A。过去进行时。「昨晚九点」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点正在发生的动作。
 
  9.C。一般过去时。「当他六岁时」是过去的动作背景,对应过去的事件。
 
10.B。现在完成时。「持续了20年」表示过去开始持续到现在。
 
11.D。被动语态。主语的「机场」与谓语动作「完成」为被动关系;「明年」对应一般将来时。
 
12.A。宾语从句。谓语动词 tell 后接连接副词 when 引导的宾语从句,需使用陈述语序;「上周日」对应一般过去时。
 
今年北京中考英语的单项填空题型没有像很多区的一模二模一样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六种基本时态都单独出题,而是仍然考察了较为多样的基础语法知识。
#p#副标题#e#
第二题 完形填空
 
13.A。名词;后线索。本题前的「a」与第4段17题所在句的「the game」构成对应。
 
14.C。名词;侧重点。本段说参与者都很「惊讶」,强调他们对要参与的活动不明所以,因此「带着各种想法(thoughts)」与之对应。
 
15.B。副词;逻辑关系。本题后文说「以使得气球不会爆炸」,与之对应的副词是「carefully」。
 
16.D。形容词;上下文和语义对应。后文说,五个气球爆炸了,前句说不是每个人都怎样,「successful」与之对应。
 
17.C。动词;上下文,词义。文章开篇讲30人参加活动,本题下句讲作为结果25个人进入下一层,可知气球爆炸的五个人被淘汰出局。「rule」一词有「(用工具)划直线线」的意思,因此「rule out」词组有「排除」的意思。
 
★ 本题需要在读懂文章并把握前后联系的基础上了解单词不常见的意思,可以想见具有很高的区分度,甚至可以说是全卷最难的一题。
 
18.A。动词;连贯动作。本题所在句说「写有名字的气球被怎样,然后放进一个房间的各处」,选项中只有「collected」与之对应。
 
19.D。动词;语义对应。本题所在句的前一句说「所有25名工程师都急忙开始寻找(search for)各自的气球」,本句讲这一动作的结果,「find」与之对应。
 
20.B。动词;词义搭配。「几分钟之后,所有的气球都怎样了各个工程师的手中」,只有「reach」从语义上可以构成搭配。
 
本篇完形填空题目难度差别明显,除14、15和17题外均比较简单,主要考察前后文的对应和直接、浅表的语义联系,干扰选项也几乎不存在干扰性。14、15和17三题也均符合中高考完形填空题型以往的出题思路,但14与15题对理解文章和把握联系的能力有更高要求,而17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p#副标题#e#
第三题 阅读理解
 
A
 
21.D。细节。见文章第 1 部分。
 
22.B。细节。见文章第 2 部分。
 
23.C。细节。见文章第 4 部分。
 
B
本文讲作者在帮助父亲卖水果的过程中遇到了盲人母亲和一双儿女,并目睹了孩子们十分乐于帮助母亲的场景,因此深受感动,并引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小小的遗憾。
 
24.A。细节。见文章第 1 段,「They were looking at the fruits in front of me」。
 
25.B。细节。见文章第 2 段,「Putting what I saw together, I was sure that she was blind.」
 
26.D。细节。见文章第 4 段前两句。
 
C
本文讲一项研究发现「exposure green space」和「beneficial effects on cognitive function」之间存在联系。文章从研究方法、研究的结果和解释、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前景等角度讲述,自身难度比较大。
 
27.A。段意。第 2 段开篇说「 the research was performed... 」,之后几句分别有是「was recorded」,「was studied」,「was studied」;是在讲研究方法,即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28.B。猜词;段意。本题问「prompt」一词的意思,所在的第 6 段讲自然(绿地)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选项中只有「encourage」一词的感情色彩与之对应。
 
29.D。选项细节;文章主要内容。本体相当于问下列哪一个选项是符合文章的 (true),需要将选项定位回文章。A项讲「working memory」与「white and grey matter」的关系,见第 4 段,本项所述关系与文章所述相反;B项内容文章中没有出现;C项通过「population」定位到文章第 8 段,本项所述与文章所述相反;D项是研究的结论,即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没有在文中直接出现原句,需要通过理解文章把「cognitive function」 (第 1 段)、「structural changes」 (第 3 段)、「white and grey matter volumes」 (第 4 段)、「brain develop」 (第 5 段) 联系起来。
 
D
本文讲人们应乐于接受改变并解锁个人成长能力这一观点。文章从「改变」入手,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描述现状,并在随后分析原因,提出观点,并结合例子说明我们该如何做以及可以获得的好处。
 
30.A。写作目的;段意。本题问第 2 段的三个问题的用意,通过第 1 段最后一句或第 3 段第1句都可以进行判断。
 
31.C。观点的应用。本题问第 6 段例子中的问题该如何结局,实际是在问这个例子为了说明什么。其前的第 5 段指出了人们不愿改变的借口,问到的例子与之对应。本题需要读懂第 5 段的内容,对于理解句子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32.C。作者观点。A、B两项与文章所述不符;C项对应文章第 4 - 6 段的内容,讲我们应该乐于改变并解锁自我提升的能力,以及这种做法能达到的效果;D项为干扰选项,前半对应文章最后一句的内容,但该句是说「只有享受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才能开始做到举重若轻并变得快乐」,而并不是「会使生活变得简单」。
 
33.D。最佳标题;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我们应该乐于接受改变并解锁自我提升的能力,这个观点是文章的核心。而在第 5 段,作者又指出「解锁自我提升的能力就意味着跳出“我就是我”这一想法的禁锢 (box)」,D选项突出了这一核心内容。
 
在本次中考的阅读理解中,四篇阅读的题目设置均符合往年出题习惯。
 
A篇考察定位和信息查找;
 
B篇在A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找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联系或同义替换;
 
C篇阅读文章虽难度较大,但考察的内容依然以文章所述的内容为主,要求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把握段落之间的联系,而不去纠结对文中涉及的陌生概念;
 
D篇阅读的文章相比于C篇而言可能会给学生更容易读懂的印象,但题目设置属于D篇水平,对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所有的阅读题目中,比较有难度的是29、32、33三题,其他题目均不难处理。
#p#副标题#e#
第四题 阅读表达
 
本文讲述了A、B、C、D、F等级评分的发展与人们对其观点。文章自身不难理解,题目设置均考察细节定位,对表达的能力的要求也不高。
 
34.An F in this system simply stands for “fail”. 定位于文章第 1 段第 2 句。
 
35.In 1897. 定位于文章第 4 段第 2 句。
 
36.Teachers were worried that some students and parents might mistake E for “excellent”. 定位于文章第 6 段第 3 句。
 
37.Most teachers / They thought this new letter grading system was an easy, fair and clear way to grade students. 定位于文章第 7 段第 3 - 4 句。
 
38.Because they are familiar and easy for parents to understand. 定位于文章第 8 段第 2 - 3 句。
 
第五题 文段表达
 
今年北京中考的文段表达(写作)与往年有所不同,在两个可选题目中均只规定了两个内容要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适当添加要点,但需要注意一定要以文章给定的要点为重点进行展开文章。
在两个题目中:
题目①给定的话题固定,可写的内容就相对局限,需要学生在构思过程中扣住事件,即京剧讲座,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展开。
题目②给定的话题内涵范围较大,仅从提示词就可以看出可写的内容更为丰富,也比较容易扣住主题。但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题目要求的两个要点之间应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不能前面写A行为而后面谈B行为的意义。